close

  某能源公司的“送禮清單”事件近日不斷發酵。背後的利益糾紛姑且不論,對照網上赫然列出的“重要部門”“公務人員”的禮金清單,人們更關註的是:清單上的人員是否笑納了禮金?如果屬實,又將面對怎樣的追責與處理?
  企業通過送禮做人情、拉關係、謀私利的行為並不少見,拉出長長的需要“孝敬”的政府部門和官員名單也非新鮮事物。寧夏、深圳以及成都等地企業曝出的“送禮清單”曾多次引發社會熱議。去年,央媒報道的知名家電企業中秋客戶關係維護計劃,再次將官與商的潛規則和盤托出,一覽無餘地展露在公眾面前。
  禮尚往來本屬正常,但變味的“送禮清單”背後則潛藏著權錢的交易和腐敗,為社會公義黨紀國法所不容。企業“送人情”、“拉關係”最終不過是尋求經營便利和更大的經濟利益。公權的約束力遭到弱化甚至失效之時,藉由權力尋租,謀求私利的現象將成為必然。當“送人情”的潛規則成為官商之間的必要程序,當行政監督淪落為權利索求,企業為了更高的經濟效益鋌而走險,市場經濟的良性競爭必將遭到嚴重破壞,最終損害的是全體公眾的切身利益。
  面對種種類似“送禮清單”的線索,引起的不應只是輿論熱議,有關部門更應聞風而動,果斷追查,寧可證其無,不可任其有。而絕不能以“民不告,官不究”的消極態度,只做“網絡圍觀”,當個清閑看客。
  唯有從司空見慣的小事抓起,才能打造好高效廉潔政府。只有把每一個“不正之風”的線索當作重要由頭,才能避免養癰遺患。面對曝光的種種“送禮清單”,迴避漠視和輕輕處理都無異於縱容。還事實一個真相,給公眾一個交代,既是職責,也是應有的態度。
  摘編自新華社2月28日
  文/宋曉東梁建強  (原標題:都有誰笑納了能源公司的禮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56orfi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